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。截至目前,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到4800万家,累计培育8997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6万多家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中小企业稳链强链补链支撑有力,就业主渠道地位凸显,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。

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,强调“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、有活力,善于迎难而上、自强不息”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要“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”“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”“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”。

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,激发涌现出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模式,也重构了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竞争模式和态势。新形势下,实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“选择题”,而是“必修课”。

政策加持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

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“提质、增效、降本、减存、绿色、安全发展”等多重目标,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。可以说,数字化转型既是助企纾困之举,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。

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表示,工信部将实施《“十四五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》,出台鼓励创新、加快数字化发展的配套措施。夯实数字基础设施,加快5G、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网络服务,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强与中小企业合作,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。

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从政策支持、路径引导、服务支撑3方面发力,通过“3﹢1﹢N”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,推动实现“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”的战略目标。

在政策支持方面,工信部会同19个部门出台了《“十四五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》,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有关工作的顶层设计;印发了《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转型行动》,提出了13项重点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。同时,工信部会同财政部印发了《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提出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围绕100个细分行业支持300个左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,打造4000—6000家试点中小企业,实现“试成一批,带起一片”的目标,聚焦细分行业打造一系列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和模式。

在路径引导方面,工信部制定了《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(2022年版)》,为中小企业开展自我诊断、找准问题不足提供工具参考;发布了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》,面向中小企业、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,从增强企业转型能力、提升转型供给水平、加大转型政策支持三方面提出了14条具体举措,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,提升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。

在服务支撑方面,工信部强化供需对接,征集和遴选了一批面向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的数字化服务产品,助力优质中小企业更好地转型。今年8月28日启动了为期1个月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节活动,发动地方主管部门和服务机构,从技术、经验、渠道、资本四大维度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。据统计,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节活动共服务机构超过6000家,受益中小企业超过60万家。

多措并举破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

我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,发展阶段不一,一些“不想转、不敢转、不会转”现象仍然突出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,数字化转型是系统工程,具有很强的综合性、交叉性和复杂度;另一方面,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不足,难以清晰定位自身转型水平和转型方向。

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》指出,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要“从易到难”。中小企业需充分运用小型化、快速化、轻量化、精准化(“小快轻准”)的应用和订阅式服务,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。二要“由点到面”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资源有限,需明确数字化转型优先级,合理规划转型路径。可以优先从基础扎实、潜在价值高的环节切入,再逐步扩大数字化在业务环节和管理环节的覆盖范围,实现数据贯通和业务协同。三要“长期迭代”。数字化转型是渐进发展、螺旋上升的长期过程。中小企业应适时对转型进展和成效进行评估,因时因势优化转型策略,按照“评估—规划—实施—优化”的逻辑闭环,量力而行、尽力而为、久久为功。四要“多方协同”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能“单枪匹马”,需多方协同发力。中小企业需增强数字化转型意识和自身能力。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应立足自身优势,提升产品服务质量。

11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2022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上发布的《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服务平台名单》显示,共有98家平台进入建议支持名单,这些平台覆盖全部省份的39个细分行业,拟打造2000多家样板企业。中央财政将支持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服务,带动广大中小企业“看样学样”,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,促进“专精特新”发展。大会同时发布《中小企业“链式”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(2022年)》,以点带面带动更多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。